那年,剛插班進大學,是我英文能力最佳的時候,在競爭激烈的插班考試中,我能夠脫穎而出,靠的不是專業科目,而是英文。但,天曉得那時的我,音標不會唸,超過四個字母以上的單字會拼的沒幾個,只是很會解英文題而已。所以,一入學跟學弟妹一起上英聽課,可把我整得好慘。 一流公立高中出來的學弟妹,英文再怎麼破,都強過我幾百倍,尤其是那些可愛的學妹,說起英文宛若母語,我,堂堂的學長,在其他科目上簡直是個神,沒人可比,卻在英聽課上窘態百出,顏面盡失,就為了區區一個學分,害我兩年不敢正眼看學妹。 

話說英聽上課的第一天,依照慣例,老師要每個同學先自行取個洋名。 當然,在這之前,我壓根沒想過要為自己取洋名,洋片看得也少,能夠想到的洋名不多,眼看前面每個同學取的洋名我都沒聽過 …

「難道我要叫 Tom 嗎?」

「這種國一程度的名子怎麼叫得出口?」

心裡焦窘萬分,趕緊找隔壁的學弟求救,那位學弟是尼伯爾來的藏族僑生,在印度受過英式教育,英文造詣可想而知。
 
學弟很夠義氣,信口唸了好幾個洋名,可惜我嘴鈍得可以,接連好幾個竟然音都抓不準,最後 …

「Robert,這個如何?」 

「Robert,恩,蠻好唸的,好,就這個」

終於,鬆了一口氣,找到了一個唸得出口的洋名。
 
不久,老師走到跟前,我迫不及待回報:「我叫 Robert 。」
 
不知啥原因,老師並沒馬上走開,嘴裡嘟囔了幾句,反覆不斷的問我。我緊張的要命,呼吸急促幾乎窒息,完全聽不懂老師在問啥?

「我發音有那麼爛嗎?」

「還是嫌我的洋名沒有特色?」

心虛的不斷胡思亂想,沒神理會老師的問題,一直猛點頭。終於,老師自討沒趣,不明不白的走了,呼,我也終於放下一顆心。
 
老師倒底問甚麼? 上完課後早就懶得追究,直到十五年後的某一天,又被那位龜毛的Takol 同事問了一次,我才搞清楚原來還有一個沒有t 的 Rober。剎那間,頓然想起當年英聽老師那疑惑的表情,這才會意過來,原來當年老師的問是:

「Rober or Robert?」
 
靠,真有夠龜毛,不過是個洋名嘛,這麼計較做啥? 愛怎麼叫隨你唄,反正我又分辨不出來。
 
後來,這個連主人都糊里糊塗搞不清楚有沒有 t 的洋名一直無用武之地,被藏在箱底擱置了好些年。本以為一輩子不可能被我拿出來用,直到七年多前,也是就政黨輪替的那年,我換到一家外商公司上班,當然,同事間都是以洋名稱呼。為了入境隨俗,又剛好 Linux 當時氣勢正旺,RedHat 總裁的名諱 Robert Yang 如雷貫耳,能與他同名可是與有榮焉。於是我欣然的收起真名改掛洋名,一直沿用至今。好笑的是,這也是我身上唯一能找到的一點洋味。
 
這七年來,我並沒有因為換了洋名而積極洋化,洋文只退不進。同事寄來的洋文書信,我照樣回方塊字;遇到老外,能閃就閃,從不想打交道;依舊討厭吃漢堡;不懂金髮碧眼的美女哪裡漂亮? 套用時下的政治怪象,我是表面上掛外來名,骨子裡卻是搞去洋化的勾當。
 
不只我個人如此,所任職的公司亦然。至今仍不以為然,為何當今的公司要員工取洋名? 雖說用了洋名後,可以直呼老闆的洋名諱,表面上彼此的距離是親近了,暗地裡依舊是尊卑分明。每個老闆總是滿嘴洋派經營理論,實際上所經營公司卻是制度不彰,程序不備,政治鬥爭屢見不鮮,十足東方人治的色彩,都跟我一個樣,一點洋味也沒。
 
既然如此,幹嘛掛洋頭?
 
我掛洋頭,說穿了是為五斗米,為了合群,方便寫部落格。 公司要員工掛洋頭,當然是為了外匯,美其名要國際化,無非是方便與洋人打交道,賺洋人的錢。無論是個人或公司,在面對近身的利害關係時,都會以理性的態度面對,懂得務實,鮮有人為了虛幻的理想,而昧於現實。 但對於天高皇帝遠的政治議題,反正跟自身沒有立即的利害關係,那一股腦的感性就激昂起來了,被壓抑的理想終於有了發洩的出口,再被有心政客一操弄,更是義憤填膺,更加認同、膨脹自己,強力的將想法加諸給他人,卻不知自己已成為社會的亂源,更沒自覺到自己眼裡只有私義藐視公義的劣根性又犯了。
 
其實,這個國家要叫甚麼名字,我一點也不在乎。不過,若能名正言順,取個適當的名字,當然是最好。 依這個觀點,所以,我也認為繼續沿用那個地大物博、歷史悠久國家的名諱確實不妥。畢竟,人家地大人眾,歷經幾千年的演變,所衍生出來的文化習性、制度典章不全然適用於我們這個小而美的國家。中國文化有她瑰麗的部分,當然,也有廣為人所詬病的醬缸文化。所以,我們應該去蕪存菁,保留瑰麗的部分再加上咱們自個兒創新的部分,這樣給個新起的好名字,才算名正言順,功德圓滿。
 
在這裡要強調的是,我並不是歧視中國醬缸文化。每種文化、習性都是當代人民為了生存,不得不調整自己適應大環境而產生的。她是先民賴以維生的方式,應該被尊重,更值得吾人以歷史的角度仔細探討。我看不慣的是那些不體察潮流,或是昧於形勢的領導者,這些政客只為既得的利益,不敢變革;或是性格保守,思想老舊,故步自封的社會耆老。以台灣這樣的規模,幅員小,人口適中,跟過去的中國相差甚遠,實在沒有理由再繼續沿用過去的威權管理方式,而中國的醬缸文化也不該是本地人民應有的習性。可惜的是,國民黨政府沒看透這點,雖然他努力讓人民賺大錢,吃飽穿好,卻鼓勵人民思想懶惰,忌諱人民自覺,害怕人民自主性過強不易操控。 現在,他們終於嚐到苦果,那些順民可讓國民黨百思不解,為何肚子扁扁也要投扁?為何阿扁謊話連篇,還是有人要相信?自認過去待人民不薄,到頭來卻仍被認為是外來政權?
 
若說國民黨當時目光短淺,沒想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,誤以為可以永久把持人民的靈魂,那現在的民進黨不是也一個樣嗎?除了顏色不一樣外,本質上有何差異? 君不見綠營政客每天喊的政治口號,哪句不封建,哪句不迂腐? 讓人更不齒與噁心的是,這些人成天滿口要去中國化,只見他們成天污名化中國,製造中國人與台灣人的仇恨,踐踏瑰麗的中國文化,卻讓自己那滿身醬缸劣根毫不掩飾的呈現在大眾眼前,惹得我每天都想問,到底誰最應該去中國化啊。
 
沒有勇氣改革,沒有能力創新,只會在名稱上做文章,這就是民進黨七年執政的寫照。要怎樣形容過去這七年? 整個社會就像個鬥牛競技場,每次民怨如被激怒的蠻牛衝向貪腐政客時,只見政客從容的抖出一塊遮羞布,那蠻牛便不由自主的往臭布猛衝,政客不斷操弄著臭布,消耗蠻牛的怨氣,等蠻牛力竭氣盡,政客再以勝利者姿態一刀一刀的凌遲,接受全場英雄式的歡呼。這樣的遊戲從李登輝開始,到陳水扁手上,不知上演多少次,蠻牛依舊不改愚性,天生就愛逐臭,蠻牛就是蠻牛,改朝換代又如何,不都是個沒有自主性的社會?
 
每個人的名子都賦予父母深切的期望,所以,直呼別人的姓名輕挑不得,有些沈重,有個洋別名就輕快多了。 相同的,這個國家的名子,她承擔著全民的期望,更為沈重,怎能任由幾個心術不正的政客隨便喊假的?他們要喊也只能給個輕挑的別名啊,叫貪腐之國如何?或許,我會考慮含淚支持。


前兩天,老顧客Peter 說我這裡佈滿蜘蛛網,該打掃打掃了吧,說的我很羞愧,前陣子因為忙,讓部落格荒廢多時,現在忙碌的高峰已過,球季也結束了,沒有藉口再掩飾自己的惰性,只是思緒停頓多時,靈感一時難尋,那就來找民進黨的碴好了,這個最不費腦筋,信手拈來,要正名是嗎?哈,我也來說說掛洋名往事,比起那個歹戲拖棚的鬧劇,我的故事有趣多了,是不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ngts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